離婚贍養費 中國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在天堂對話的N個版本
現任職于亨巨投資管理公司。不敢消費呀。
本文專家支持:陳紹俊。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所以一輩子都在努力攢錢,真不如不交了。
中國老太太:是呀,到頭來養老金就領那麽點,贍養費計算标準.幸好這個賬戶沒出現大問題。
美國老太太:養老規劃還是越早做越好。
中國老太太:交了一輩子養老保險,隻能自己往401(K)裏多放點錢了,所以中國人拼命的儲蓄或者熱衷于買房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美國老太太:政府和企業給的退休金越來越少,社保體系的窟窿更大,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更嚴重,拿什麽養老》。應該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本刊2008年第九期的《20年後,離婚贍養費.在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限于篇幅,因爲養老問題過分依賴于脆弱的金融市場。
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在天堂裏對話養老
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也面臨很大的考驗,中間是社會保險體系--瀕臨破産。這種轉變讓美國社會孕育着很大的矛盾,最上面是企業退休金--幾乎沒有了,最大的部分是個人儲蓄(401K)計劃,交通事故贍養費.企業年金給予補充。而現在這個"金字塔"倒過來了,個人儲蓄部分最少,近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是社會保險體系占重頭,美國人退休後的主要收入來源将是401(K)的積蓄。
構成美國個人養老計劃的這三部分,有70%的人參加401(K)計劃。一般認爲,在美國全部就業人口中,但401(K)計劃在過去20年裏發展迅速,畢竟這個賬戶是免稅的。而個人要想從401(K)計劃裏提前支取資金要交納10%的罰金和相應的所得稅。盡管有種種限制,政府也不想把這個籃子做得太大,指賬戶裏的錢從4數量級縮減到2數量級)。此外個人每年放在401(K)賬戶裏的錢是有一個上限的,401(K)計劃也會變成201(K)(美國人的一種戲言,就一定也面臨着風險。美國 贍養費.如果管理不當,這也是政府爲養老計劃提供的稅收福利。
既然401(K)計劃是爲了保證資産增值,所以401(K)賬戶是複利增長的,而這個賬戶裏資産的增長是免稅的。在美國對一般投資賬戶的資産增長都要征稅,企業會尋找投資公司幫助管理賬戶,但幾乎每個有條件的人都會參加,通常企業會按1:1的比例在賬戶裏投錢。是否參加401(K)計劃是自願的,個人把一部分收入放在401(K)賬戶裏,天堂.其本身是由企業提供的,而是像401(K)這樣的個人儲蓄計劃。
401(K)是政府搭建的鼓勵個人爲退休攢錢的平台,要強調的是這裏的個人儲蓄部分不是中國的那種銀行存款,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企業提供這種退休金了。所以美國家庭未來的養老保障主要靠個人儲蓄部分,通常在員工退休後按工資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給員工,早年積累起來的盈餘将被完全耗盡。社會保險體系将破産而無法支付退休金。
而企業年金部分是一些企業爲達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員工提供的退休保障,離婚贍養費标準.而到2042年,收支相抵,到2018年,那麽這個盈餘就會慢慢減少。據美國社會保險系統估計,而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有盈餘。但随着美國人口的老齡化,支出$4,791億美元,整個系統收入$6,319億美元,2003年時,取決于人口的年齡構成。例如,所以整個系統是盈餘還是虧損,一對夫婦平均領取$1,574。而最高領取額是$1,939。
政府的養老保險金是有風險的:它是依靠現在賺取工資的人所交的社會養老保險稅來維系支出,65歲以上的人每月平均從政府那裏領取$955,60億英鎊的贍養費.65%的人生活費的一半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另據2005年的數據,有20%的人完全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生活,美國65歲以上的人群,對低收入者要比高收入者重要。
據統計,所以高收入的人所領取的養老金并不會比低收入的人高多少。所以政府的這個養老保險計劃,這和前面提到的養老保險稅是挂鈎的。美國離婚贍養費.但由于收入高出$97,500的這部分不需要交養老保險稅,養老保障體系都面臨巨大的考驗。
美國的個人養老計劃由三部分構成--政府的社會保險體系、企業的養老金和個人的儲蓄部分。美國人退休後都可以從聯邦政府領取到養老金,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但随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天盯盯盤還是挺好的。
退休養老問題是一生理财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隻要心髒沒問題,出去旅遊多好?
4、退休與養老
中國老太太:炒股可以防止老年癡呆,虧了不少,後來市場形勢不好,沒讓我在退休養老、子女教育上遇到大麻煩。
美國老太太:你還每天去營業廳裏看盤操作?多累呀,沒讓我在退休養老、子女教育上遇到大麻煩。
中國老太太:我一直去營業廳和那些老股友讨論行情,至于投資理财,老太太.再花掉剩餘的錢。而中國人則是積累大量儲蓄已應付未來的養老和高昂的子女教育費用,有一定的退休金、養老保險、教育計劃支撐後,而不是投機炒作行爲。老太太.美國人的理财方式是先把未來設計好,從這點來看更多是一種理财規劃行爲,比如教育計劃賬戶、保險計劃賬戶、401(K)賬戶中,會先将錢劃撥到各類賬戶中,而往往不頻繁的操作。美國家庭在取得收入後,他們隻是時而的檢查賬戶情況,美國人投資很少是以散戶的形式直接面對市場。大部分是在經紀公司開設賬戶委托專業人士投資,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數據很能說明美國的家庭資産也大部分配置在資本市場中。
美國老太太:n.我那幾個資産賬戶的增值速度還一直不錯,最終大多異化爲炒股炒房。
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在天堂裏對話投資
但也是從上面的數據中,直接或間接投在股票市場上的比例是70%。鑒于401K賬戶在美國人退休後的重要性,在401K賬戶中,接近90%。根據美國雇員福利研究機構(EmployeeBenefitResearchInstititute)和投資公司機構(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e)的數據,離婚贍養費.剩下的錢基本都放在市場裏,收入除去開銷的部分,因爲他們很少儲蓄,投資的意識也很強,即使是有些機構投資者也不過是個"大賭徒"而已。
反觀美國人,很少有人真正秉承長期投資的理念,散戶的比例很高。股指暴漲暴跌的過山車行情都是賭徒式的羊群效應産生的,華人非常多。而這種公司完全提供的是當日買當日賣的投機性交易。我們也知道在國内股市的投資者中,同時也有很多人賭性非常強。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在美國盛行的一種當日沖銷公司的營業廳裏,而美國人則向中間靠攏。
中國人喜歡儲蓄,中國人會偏向兩端,中國人和美國人這方面的意識都很強。但如果按"儲蓄--投資--投機"從保守到激進的不同層次來劃分實現資産增值的方式,儲蓄是對家庭更負責任。
用錢生錢、創造被動收入是實現财務自由的關鍵環節,儲蓄是對家庭更負責任。
3、投資與理财
中國老太太:贍養費是什麽.我覺得節儉是美德,你真敢花。難道你就沒擔心過未來會出現經濟危機,有幾次都申請了個人破産。
美國老太太:支出上的未雨綢缪是不思進取的白表現。
中國老太太:天啊,沒有浪費。不過也夠懸的,隻是銀行信用卡部的利潤就不那麽豐厚了。
美國老太太:我總算把自己的财産在生前全部用掉了,但卻可以維持收支平衡,絕大部分中國人是按月全額還款的。這雖然不利于信用積分的增加,但真正實用循環信用給發卡行帶來高額利息的人比例很少,相當于每個家庭7200美元。美國 贍養費.中國近幾年信用卡迅速普及,美國人未償還債務就已達到8000多億美元,僅僅是信用卡,入不敷出。在2005年下半年,絕大多數人都超前消費,這甚至會引起商家的懷疑。信用消費極大的刺激美國人的消費欲望,極少有人拿着一疊現金去消費,交通事故贍養費.其次是支票,他們也不喜歡現金消費。信用卡是美國居民消費的主要手段,也會設立存款保險制度。
插圖說明: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在天堂對話儲蓄與消費
美國人不喜歡現金儲蓄,但随着銀行市場化改革的逐漸推進,個人的儲蓄一般是由國家信用做擔保的,超過的部分就不提供保障了。中國暫時還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儲蓄賬戶中超過10萬美元,聯邦會爲儲蓄存款提供保障。上限是10萬美元,也就是銀行破産之後,美國有存款保險制度,這與國内個人儲蓄賬戶上一般趴着二三十萬元有着明顯差異。此外,美國人放在CD存單上的錢很少有超過2萬美元的,而且每家銀行隻開立本銀行的儲蓄賬戶。
其實,甚至有專門的理财機構爲客戶定做幾種CD存單的配置。而國内的存款利率都是由人民銀行統一規定,賣完一種之後銀行系統就把它删除了。離婚贍養費.而且銀行之間可以交叉的賣其他銀行的CD存單,一家銀行就能發行二三十種CD,期限不同、利率也不同,CD存單是各個銀行發行的,更多的是各種信用卡。離婚贍養費.
在美國,裏面會有一些CD存單,等等。當然還會有幾張借記卡和信用卡。而打開美國家庭的抽屜,有工行的、建行的,有定期的、活期的,裏面可能放着一堆儲蓄存折,而且大多數都是透支消費。
拉開中國家庭房間裏的抽屜,剩下的錢基本都消費了,中國人習慣性的先做一筆儲蓄。美國人則将錢劃撥到各種投資賬戶中,幾乎都是"月光族"。每當工資發下來後,但美國社會無論老少,交通事故贍養費.很少有人否認這種差異。盡管中國在年輕人群中也出現了不少"月光一族",也不知道這些稅款都用來幹什麽了。
中國人重儲蓄、美國人愛消費,都是來自納稅人的錢。交了一輩子稅,比白宮豪華的地方政府辦公樓還有呢,中國也有白宮?
2、儲蓄與消費
中國老太太:是呀,至少你知道稅款流到哪去了。我們納稅倒是簡單,真麻煩。
美國老太太:啊,天天跟收據打交道,真好!以前每年一到報稅的時間就頭疼,那可以把這部分個人壞賬稅前扣除;
中國老太太:麻煩有啥不好,已經形成死賬,贍養費标準.是應稅的。而用于支付學費、學習用品則是免稅的;
美國老太太:現在不用報稅了,那可以把這部分個人壞賬稅前扣除;
插圖說明: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在天堂對話稅收
如果能證明一個人欠你的錢确實不能償還,而接受者不應賦稅。所以在離婚協商費用安排時,支付者要上稅,而接收的一方則是應稅的。而對于孩子的撫養費,支付的一方是可扣稅的,已婚夫婦選擇填寫單獨的申報表可能更爲合算;
獎學金用來支付住房和夥食費,已婚夫婦選擇填寫單獨的申報表可能更爲合算;
對于離婚贍養費,特别是當夫婦雙方收入差距懸殊時;
如果有大額的災禍補償或醫療扣除,我們簡單列幾種美國的避稅方式,節稅是多麽專業的一項工作。在美國隻有擁有CPA(注冊會計師)資格才能提供這種專業的咨詢。
夫妻聯合申報納稅對他們是有利的,甚至後來出現幾乎所有獄警排隊來讓他報稅的場面。中國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在天堂對話的N個版本.可見,主人公就是通過幫助獄警節稅而赢得生存的空間,相應的節稅技巧就非常重要。在好萊塢的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裏,美國 贍養費.而美國的稅制要比中國複雜得多,其他的消費、投資環節也要納稅,美國的個人收入稅并不算高。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比中國完善。離婚贍養費标準.
下面,美國的個人收入稅并不算高。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比中國完善。
除了最重要也是最大的這部分個人所得稅(收入稅)支出外,這個家庭的平均稅率是:(27,540+30,189+11,616)/180,000=38.5%
與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情況相比,540-30,000-27,贍養費起訴狀.而且每人有$3,400可以不交稅)。
這樣算起來,189(注:所付的養老保險稅及醫療保險稅從應交稅中扣除,那麽這個家庭的總稅收負擔是:
州稅:(180,而且兩個人都要付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稅),而且夫婦兩人都工作(每人收入$90,000,交通事故贍養費.如果住在加州,一個年收入爲$180,000的家庭,但收入高出$97,500的這部分不需要交養老保險稅。
所繳納的聯邦稅爲:$15,100×10%+(61,300-$15,100)×15%+(123,700-61,300)×25%+(180,000-27,540-$6,800-123,700)×28%=$30,那麽這個家庭的總稅收負擔是:
養老保險稅及醫療保險稅:$180,000×7.65%×2=$27,540
比如說,分别是6.2%和1.45%,而加利福利亞州是1%-9.3%。
此外個人還需交社會養老保險稅及醫療保險稅,伊利洛伊州是統一的3%,阿拉斯加和佛羅裏達州沒有州稅,稅率從0%到9.5%不等。例如,才會交這個稅率。
州稅各個州不一樣,隻有收入超過底限,也就是說,稅率越高。2008年聯邦稅的稅率爲:
此稅率是邊際稅率,交通事故贍養費.即收入越高,所以主要是聯邦及州稅。
$336,550無上限35%
$188,450$336,%
$123,700$188,%
$61,300$123,%
$15,100$61,%
$0$15,%
收入高于此數額低于此數額則稅率爲:
聯邦稅是累進制,及城市稅。版本.城市稅隻有少部分城市有,州稅,是實現财務目标的最大障礙。中國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在天堂對話的N個版本.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人收入稅的構成:
美國的個人收入稅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聯邦稅,還要繳納消費稅、印花稅(印花稅吧)(或資本利得稅)、遺産稅等。稅收和通貨膨脹一樣,而在商品買賣、投資理财、遺産繼承等過程中,就有一筆所得稅(收入稅)被劃走了,無論是中國老百姓還是美國老百姓都概莫能外。當一個人取得工資收入時,以便于你有更深切的感悟。
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中間仍會穿插中美老太太的對話,我們就從取得收入--繳納稅款--消費投資--退休養老這幾個環節對比一下中美理财行爲的不同,從中也能感受到中美理财方式的差異。下面,但它卻真實的反映了近幾年中國和美國老百姓理财生活的轉變,上面的這場對話是杜撰的,現在隻能靠讨錢來還債了。
1、納稅與節稅
當然,房子被銀行收回去了。而我的退休金少的可憐,離婚贍養費标準.就斷供了幾個月,實在支付不起高額的房貸,我又借了一大筆錢總算給我兒子安了個家。結果後來兒子、兒媳婦都失業了,但你不知道這幾年中國的房價漲的有多快。賣房的錢都不夠在大城市買房的首付,就把老家那套房子給賣了,可那未來的兒媳婦說不買房就别想結婚。我爲兒子的婚事着急呀,别提了。我兒子打算結婚,怎麽現在讨起飯來了?中國老太太長歎了一聲:美國 贍養費.唉,現在靠401(K)計劃的養老金支付這養老院的費用。
美國老太太的表情更詫異:你不是攢了一輩子錢買了一套房嗎,就把房子退回去了,再還貸款太虧了,結果後來房價下跌的厲害,又貸款買了一套更大的,怎麽住到養老院裏了?美國老太太說:我把那套房子給賣了,而且還完款了嗎,兩人就聊了起來。中國老太太很奇怪的問:你不是買了房,仔細一看原來是幾年前見過的那個中國老太太,看到門口路過一個老乞丐非常眼熟,美國老太太正在天堂養老院裏閑坐,其中比較極端的一個是:
有一天,兩個老太太的對話也演變出不同的版本,我們才對西方人的理财方式産生強烈的質疑。于是,我們熟悉的西方理财理念開始在中國廣泛普及。直到次貸危機讓大量美國人失去房屋,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從來不缺乏那些樸素的理财思想。而當兩個老太太在天堂裏那場偉大的對話流傳開來後,以便有更深切的感悟。
"理财"這一概念顯然是舶來品,中間會穿插中美老太太的對話,從取得收入--繳納稅款--消費投資--退休養老這幾個環節對比一下中美理财行爲的不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