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狹義下去說,“朝鮮語”和“韓國語”指的是同一門言語。狹義下去說,“朝鮮語”特指朝鮮方面習用的表達方式,“韓國語”特指韓國方面習用的表達方式。“朝鮮語”和“韓國語”在腔調、字母陳設次第、子音字母數目上有較大區别。
在1392年之前,朝鮮語(那時無文字)稱爲“高麗語”,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之後,該言語稱做“朝鮮語”。
1897年,公務文書寫作.朝鮮高宗李熙稱帝,改國号爲“大韓帝國”之後,該言語稱爲“韓文(한글ha newgeul)”二戰後,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專制主義百姓共和國稱之爲“朝鮮語”,而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稱之爲“韓國語”或“韓語”。
“朝鮮語”與“韓國語”在腔調、字母陳設、子音字母、詞彙、組詞方式上均有較大的不同。目前,韓國國立國語琢磨院把平常操縱的當代首爾(漢城)話當作尺度韓國語,而朝鮮社會迷信院語學琢磨所從1966年起把以平壤話爲主題制定的“文明語”當作尺度朝鮮語。
我國正式稱号以“朝鮮語”作爲這種言語的稱号。在其他官方規模,“朝鮮語”與“韓文”均可操縱。如MS Windows體例既有“朝鮮語”這個言語包,又有“韓文”這種輸出法。
中國最出名的北京番邦語大學,其課程專業稱号即爲“朝鮮語”。但現實所學的語法、習氣詞彙等,則多以首爾尺度語〔尺度韓國語〕爲準。
也有其他方式查詢表示,不論在海洋、港台、還是國外,僞造法律文書.“韓語”稱号的現實操縱頻次要趕過“朝鮮語”稱号。
亦有人指出:絕對待北朝鮮的地輿職位而言,南韓的首都剛好位于首爾(漢城)——自1392年以來的李氏朝鮮期間首都,所以南韓的“尺度韓國語”更接近于朝鮮半島分散前的官方尺度言語。
固然由于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他們所操縱的朝鮮語在詞彙、腔調等方面切實其實有所區别,但是其根基組織和根基詞彙卻是協同的。
曆史成長總述
朝鮮人在15世紀以前一直沒有本身的文字,他們采用漢字來記載他們的言語。“訓民正音”創制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直都沒有庖代漢字成爲書寫朝鮮語的文字。到了20世紀初,由于遭到日語的影響,韓文字入手下手與漢字并書,并且此時的“韓漢混寫文”成爲了書寫朝鮮語的首要方式。朝鮮半島獨立以後,朝鮮和韓國政府基于民族性和朝鮮語字母的迷信簡略性先後作廢朝鮮語書寫文字中的漢字,主張單用朝鮮語文字書寫記載朝鮮語(即純韓文)。朝鮮自1946年即入手下手限制漢字的操縱,公務文書寫作.到1949年完全作廢了漢字;韓國于1948年規矩不得于政府公文中操縱漢字,到1968年則進一步明令遏止操縱漢字。而中國的朝鮮族社會也于1953年入手下手作廢了漢字,單用朝鮮語文字書寫記載朝鮮語。
朝鮮語文字創制前的文字操縱狀況
朝鮮語文字創制以前,公務文書寫作.朝鮮人操縱漢字記載書寫他們的言語。他們記載言語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口說朝鮮語手寫漢字,這種記載手法跟古時的日本與越南一樣。由于古時的朝鮮人“崇漢”、“崇儒”的思想濃密,所以這種記載言語的舉措在下層社會成了支流。而另一種固然也是用漢字來書寫,但是書寫的秩序與規則必需依照朝鮮語的句法。這種紀錄手法又分做“書記式記載法”跟“吏讀式記載法”兩大類。
“書記式記載法”是将話語中的詞彙用對應的漢字寫進去,并且按照朝鮮語的詞彙次第陳設這些漢字。以1940年出土的“金石文”(一塊用書記式記載法書寫的諺文石碑)内中的文句爲例:
原文:二人并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舛錯無誓
當代朝鮮語轉寫:두사람이함께盟誓하여記載한다.하느님앞에盟誓한다.隻今으로부터三年以後에忠道를執持하고過實이없도록盟誓한다.
理解:두(二)사람(人)이함께(并!一齊)盟誓하여記載한다.하느님(天!蒼天)앞(前)에盟誓한다.隻今으로부터(自)三年以後에忠道를執持하고過實이없도(無)록盟誓한다.
漢語翻譯:紀錄兩人一起立誓。在蒼天眼前盟誓。立誓從今往後的三年,固守虔誠之道,力圖沒有舛錯。
從下面的例子可能看出“書記式記載法”寫進去的文章險些就是漢文。
“吏讀式記載法”不光用漢字記載漢字詞彙,而且還用漢字的音或意來表達朝鮮語的助詞和語尾的發音。死海文書.按照記載,這種記載法是由新羅時期的薛聰創辦的,後世的人們又無間的改善此種記載法的漢字操縱方式。這種紀錄法一直延用到19世紀末。朝鮮半島被日本吞并以後,基于朝鮮半島民族心理以及民族主義的發作,這種紀錄法被韓漢夾寫文庖代。
朝鮮語文字的創制以及操縱狀況
1443年,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按照朝鮮語的音韻組織以及中國音韻學創制了特地紀錄朝鮮語音韻的文字。那時這種文字的名字叫做“諺文”,但是宣布這種文字的時間,卻稱之爲“訓民正音”,于是這個稱号逐步的普及開來。中國學術界大凡用“諺文”而少用“訓民正音”來稱号朝鮮的民族文字。到了20世紀初,該文字的另一種稱号“한글”(ha newgeul)入手下手出現。執政鮮語裏“한”是“大”的道理、“글”是“文”的道理,所以“한글”可能被理解爲“宏大的文字”。大凡用音義連結的方式來翻譯這個詞,“한”音譯做“ha new”,友益文書.“글”則意譯做“文”,“한글”就被翻譯做“韓文”。
關于創制這種文字的念頭,人們可能從《訓民正音》序章上取得答案:“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暢。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于日用耳。”翻譯成當代漢語是“我們國度的言語,僞造的安祖賽弗.和中國的不一樣,用文字(跟中國)不能調換。于是乎大凡未受教育的百姓,想要說話、最終卻不能表達道理的人很多,我對此很難熬難過,(所以)新創作了二十八個字,想讓每私人都很簡略單純地練習(它),以便于日常操縱。”
固然這種文字是那時崇高高貴社會人士創制的,但是它卻遭到了崇高高貴社會人士的擯斥。有的官員以至懇求世宗作廢此種文字,他們怕這種文字宣揚入中國,被那時的中國人譏刺爲“夷字”,而将朝鮮看做是蠻夷之一。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在私人的環境内中用這種文字紀錄朝鮮語,僞造的安祖賽弗.譬喻寫家書就大凡都用這種文字來寫。須要說明的是,諺文在字型組織上利于跟漢字夾寫,但是那時的朝鮮人是莊重劃分“朝鮮文”與“漢字”兩種文字,在現實操縱韓文的時間并沒有夾寫漢字。另一方面,由于婦女普遍較少機遇承受教育,她們盡管會書寫,也大多隻會朝鮮文而不會漢字。所以,到了朝鮮中期,固然官場上仍舊操縱漢字,但官方及婦女普遍都操縱朝鮮文來書寫。而到了宣祖末年,僞造法律文書.那時的禦醫許浚更著手把漢文的醫典用韓文編寫解讀,以使醫術能在官方普及。這些都是韓文在官方宣揚的一些證據。
韓文在燕山君時期,曾一度被遏止操縱。燕山君被打倒後,固然禁令撤銷,但操縱朝鮮文的人仍舊不多。
朝鮮半島被日本占領以後,民族認識入手下手醒悟,他們入手下手将朝鮮文看做是本身民族的文字,本身民族的高傲,并入手下手建議操縱。這個時期遭到日語書寫方式的影響,人們在書寫朝鮮文的時間,公務文書寫作.也夾用了漢字。
二戰後的朝鮮語文字操縱狀況
二戰以後,朝鮮人和韓國人将朝鮮文作爲首要文字,将漢字作爲補助文字書寫記載朝鮮語。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朝鮮和韓國先後作廢了漢字,踐諾了單用朝鮮語文字書寫政策。
1945年,朝鮮專制主義百姓共和國成立,金日成采用“李氏朝鮮”時期的國号,并将“한글〔韓文ha newgeul〕”稱爲“조선글〔朝鮮文〕”,而大韓民國則因襲“韓文”一稱。
同年,金日成收回的指示,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懇求朝鮮管事黨的黨内全盤出版物不要夾用漢字,而該當操縱百姓衆人看得懂的操縱純朝鮮文印刷。1946年,朝鮮就有局限的出版物不再夾用漢字。1947年,朝鮮的《管事消息》入手下手在局限版面裏操縱純朝鮮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則完全操縱純朝鮮文印刷,這也意味着朝鮮文與漢字夾用書寫朝鮮語的期間執政鮮正式罷了。作廢漢字的政策并沒有遭到官方與學術界的激烈阻礙,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這項政策一直被朝鮮政府壓迫推行到了此日。
在韓國,民衆與學術界内中阻礙純韓文的實力與增援純韓文的實力相當,并且每任總統對漢字與韓文的道理糾紛又不一律,所以韓國政府時而光複漢字的操縱或并書,年代初.時而又用政令的方式懇求操縱純韓文,一直揮動在這兩個政策之間。随著承受純韓文教育的新世代無間步入社會以及習氣閱讀韓漢混寫文的人的老去,此日在韓國,操縱純韓文已經成了首要趨向。法律文書.
純韓文/純朝鮮文
지금으로부터삼년이후에충도를집지하고과실이없도록맹서한다.
韓漢并書
지금으로부터삼년이후에충도(忠道)를집지(執持)하고과실이없도록맹서한다.
韓漢并書(韓主漢從)
지금으로부터삼년이후에忠道를執持하고과실이없도록맹서한다.
韓漢并書(漢主韓從)
隻今으로부터三年以後에忠道를執持하고過實이없도록盟誓한다.
1945年,美軍且自拘束政府的學務部按照韓語教育審議會的意見,在其宣布的言語政策中規矩的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教科書不能操縱漢字,政府文書也要用純韓文書寫,不得已的情狀下可能并寫漢字。但是這項政策不觸及官方以及社會的文字生活。同時這項政策也成了韓語世界中官方作廢漢字的首例。往後的1948年韓國的制憲會議制定了相關的韓文公用的法律,1945年的政策得以延續。1950年,僞造法律文書.外務部通令許可夾寫漢字,但是5年以後該通令被打倒。1970年,按照韓國總統樸正熙的指示,政府強化了韓文公用政策的推行,促進出版界操縱純韓文。1974年,文教省宣布“教科書韓漢并書方針”,罷了了1970年以來的“禁用漢字”的“嚴寒”。1999年8月7日,金大中總統發布總統令,懇求在必要的情狀下并書漢字以确保公務文書的形式正确的傳達。
遭到政府言語政策的無間變化,漢字政策也遭遇了作廢與更生交替的命運。但是漢字政策在總體上還是鬥勁連接。韓國的漢字政策首要表示在教科書用字上(在韓國稱做教育漢字)。1950年韓國文教部宣布了1000個教育漢字。7年後,僞造法律文書.教育漢字增加到1300百字。1972年文教部宣布了1800個基礎常用漢字。1991年4月1日大法院又宣布了2731個“人名用字”。在韓國,公務文書寫作.各級學校的漢字教育無間弱化,但是多半韓國人還是有本領認讀常用的漢字。除了特地學科的懇求恐怕特地鍛煉,大凡的韓國人已經不能幹練的書寫漢字。
|
|